青海:林,擘画美丽“高原之肺”“乐竞app下载最新版”
栏目:机构设置 发布时间:2024-11-16

本文摘要:林,被称为“高原之肺”,每1立方米木材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

林,被称为“高原之肺”,每1立方米木材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的特殊功能,是生物多样性集中分布区域。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森林资源极为匮乏。而曾经的南北两山土壤贫瘠,植被稀少,绿化难度非常大。

1989年,青海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决定全面绿化西宁两山,成立了西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历任省委书记、省长任总指挥,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驻军、武警部队和部分市场主体参与绿化,全面打响了绿化荒山的攻坚战、持久战。艰苦奋斗攻坚克难铸造“两山精神”30年来,先后实施南北山绿化一、二、三期工程,累计投资24亿元,完成荒山造林绿化34400公顷。

如今南北两山已成为西宁两道坚实的绿色屏障,实现绿化区域总面积3.44万公顷,区域小气候明显改善。目前西宁市行政区内荒山森林覆盖率从1989年的7.2%跃升到79%,西宁市人均森林面积由不足8平方米提高到112平方米。绿化西宁南北两山,充分彰显了历任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深思远虑和远见卓识,有效打造了城市良好的生态屏障和绿色空间。

经过30多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努力,西宁南北山绿化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景观得到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扬沙天数明显减少。

根据估算,2014年南北两山森林每年可滞尘7.5万吨,比1989年增加了6.6万吨,滞尘能力提高了7.2倍,对西宁市扬沙日数的减少具有重要作用。——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通过绿化工程的实施,治理沟道36条、减少土壤流失由1989年的1.5万吨/年,提高到2014年的14.8万吨/年,增加13.3万吨/年,提高了8.6倍。

——涵养水源。由1989年的114万立方米/年,提高到2014年的1011万立方米/年,增加了897万立方米/年。——固碳。从1989年到2014年25年间累计固碳17.6万吨。

年固碳量由1989年的787吨/年,提高到2014年的14463吨/年,增加了13676吨/年。——改善环境质量。2014年与1989年相比,释放氧气从2108吨/年提高到38721吨/年;吸收二氧化碳从62864千克/年提高到519404千克/年;吸收氟化物从850千克/年提高到7496千克/年;吸收氨氧化物从6159千克/年提高到5188千克/年;滞尘从9119吨/年提高到74969吨/年。

——维持生物多样性。西宁南北两山绿化造林引进树种包括国外树种8种,省外树种7种,乡土树种14种,加之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更加适宜于物种的生存繁衍,栖息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也相应增加,物种趋于丰富。

——资产价值。2014年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的森林资产总价值为58.4亿元,其中:林地资产价值14亿元,占23.9%,生产资产(包括林木资产)价值2亿元,占3.4%,生态资产价值43.5亿元,占72.7%。与南北山绿化工程实施前的1989年相比森林资产总价值增加了51.7亿元,提高了7.7倍。

全民动手共建共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国首个“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份和率先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快国土绿化力度,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省累计完成国土绿化面积8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26%,增加近1个百分点,这是我省林草生态建设历史上造林规模最大、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三年。完成防沙治沙14.86万公顷,开工建设玛沁县昌麻河、乌兰县灶火两个国家沙化封禁保护区,新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2.09万公顷,全省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达58.24万公顷。

西宁南北山绿化初步建立了以乡土针叶树种为主,乔灌草结合、针阔混交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原来的荒山秃岭如今草木葳蕤,野鸡、野兔、狐狸等10多种野生动物时有出没。城市宜居水平不断提高。根据西宁市气象观测资料,全市年均降雨量由上世纪90年代的370毫米增加到400毫米以上,最高年份达到450毫米,区域小气候明显改善。

南北两山绿化为西宁市森林覆盖率贡献了近4个百分点,推动西宁实现了由黄色城市向绿色生态城市的转变,建成塔尔山、纳家山、西山、北山、湟水5个国有林场,建成南山公园、西宁植物园、丁香园、湟水森林公园、体育公园、北山美丽园等9个城市公园,建成石峡清风、火烧沟等4个景区。2015年11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生态灾害频发态势得到遏制。据资料显示,以往12小时降雨量达到15毫米就会形成山洪,达到20毫米就要启动防洪预警机制。

现在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可做到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南北山已经成为西宁市的“蓄洪池”、“滞尘器”,全面增强了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南北山绿化工程不仅是一项生态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

工程启动以来,带动周边群众增加劳务收入8亿元。两山绿化后管护工作成为吸纳当地农民和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了周边农民发展农家乐、养殖业、绿色苗木、林果等产业,为助推脱贫攻坚和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力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新建成一批民族团结林、志愿者林、援青林等义务植树基地。2019年,全省共完成义务植树1500万株,参与义务植树人数达300万人次。全省共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2.3万公顷,林草资源保护体系不断完善,367.8万公顷天然林、516.1万公顷国家级公益林得到全面管护。连续33年无重大森林草原火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达21.4万公顷。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全国首批三个规模化林场试点之一,规划总面积23.8万公顷的湟水规模化林场,计划完成人工造林15.9万公顷,森林抚育18.9万公顷,退化林修复25333.3公顷。规划区域为西宁市区及所辖湟源、湟中、大通3县,海东市乐都区、平安区和互助、民和2县湟水河及其支流两岸山体,辖区涉及2市、7县(区)、79个乡镇,总人口约353万人。

为激发植绿护绿爱绿新动能,建立起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造林绿化新机制,根据实际,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推行了“先建后补”造林政策,政策的实施,极大激发了全社会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通过营造林工程增加贫困农民务工收入,达到增绿增收的发展目标,实现了我省造林绿化机制创新。2018年至2019年,在湟水规模化林场范围内累计实施“先建后补”人工造林43333.3公顷,全面完成了年度造林任务。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一年多来,省林草局以增绿增收为目标,以《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建设试点规划(2018-2025年)》为建设蓝图,通过设立机构、编制规划、发行专项债券,吸引社会捐赠、创新造林机制等具体举措,着力创新规模化林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投融资和林场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有力促进了湟水规模化林场试点建设,对探索新时期大规模国土绿化和西北高原干旱地区规模化林场建设成功经验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我省林草部门围绕国家公园省建设持续开展国土绿化、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草原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全省592万公顷天然林资源得到全面保护和发展。通过天然林保护一、二期工程实施,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786926.6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从4.92%增加到11.1%。

实现了天然林资源面积、蓄积双增长,林区呈现出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生态环境逐渐好转、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社会发展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逐步建立起全面保护、系统恢复、用途管控、权责明确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此外,我省创新国土绿化合作机制,引导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全民义务植树、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探索出了一条西北高原地区可复制、可推广的造林绿化模式。实施并完成4.3万公顷的“先建后补”人工造林,森林城市、森林城镇、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林草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累计168个省市党政机关、中央驻青单位、团体、企事业单位、驻军、武警部队等参与分片承包,保留绿化承包责任区117个,真正做到了“种下一棵树,留下一帮人,管好一片林”。

如今,在全省上下各族群众的不懈努力下,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山青水绿鸟争鸣的美好生态画卷已赫然眼前……(记者叶文娟照片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本文关键词:乐竞app下载最新版,乐竞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乐竞官方网站app下载安装,乐竞app官方下载入口

本文来源:乐竞app下载最新版-www.cmc-logos.com